九游九游官网网页版官网网页版首页 >> 九游官网网页版的公告
202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第二批)拟入选名单网上公示
撰稿人: 日期:2020-06-08 浏览量:5459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第二批)的通知》(沪教委科〔2019〕46号)的要求,现定于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6月19日,对202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第二批)拟入选名单进行网上公示。
如您对本公示持有异议,可在2020年6月19日17:00之前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书面提出,并签署真实姓名。如以单位名义提出意见的,必须签署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地址:大沽路100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邮编:200003;电话:23116747;传真:23116846。
: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人 |
工作单位 |
1 |
学校与博物馆协力美育开展的行动研究 |
岳妍 |
上海师范大学 |
2 |
上海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
王新学 |
上海理工大学 |
3 |
智慧公安背景下ar与vr交互模式在学警骑、跑巡逻情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
冯玉梁 |
上海公安学院 |
4 |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体育与健康专项课程教学结构化内容体系研究 |
陈峰 |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
5 |
中小学设计思维教育的美育功能及实践路径研究 |
张磊 |
同济大学 |
6 |
普通高中体育专项化实施的育人评价机制研究 |
余长辉 |
上海市金汇中学 |
7 |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小学“动趣”体育课堂的实践研究 |
陈立 |
上海市奉贤区育贤小学 |
8 |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信息化路径研究 |
郭明明 |
华东师范大学 |
9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以杨浦区为例 |
李荔 |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 |
10 |
“大中小学一体化”视角下理工科高校“工程美育博物馆”建设研究 |
吴建安 |
上海理工大学 |
11 |
不同运动干预对浦东新区小学生体质、执行功能和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 |
张琪娜 |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高小学 |
12 |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中小学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 |
王学彬 |
上海交通大学 |
13 |
国际视野下上海市高校音乐通识课程建设对策研究 |
郑艳 |
华东师范大学 |
14 |
医教结合构建学校心理卫生防护体系的行动研究 |
王丽霞 |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
15 |
红色戏剧进校园的区域一体化路径实践研究 |
李琰 |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 |
16 |
上海市大学生体育素养测试与评估研究 |
王洪彪 |
上海健康医学院 |
17 |
嵌入式运动处方教学对小学生体质提升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一师附小三至五年级学生为例 |
刘恒玮 |
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
18 |
校园足球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
叶心明 |
华东理工大学 |
19 |
海派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
潘玮 |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 |
20 |
“兴趣化”教学改革思潮下小学体育课程的校本统整与实践研究 |
祁利国 |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 |
21 |
长三角地区高校艺术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 |
沈春兰 |
上海立达学院 |
22 |
区域公共文化场馆资源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周方耘 |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 |
23 |
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小学“大美育”体系设计及实践研究 |
刘竑波 |
华东师范大学 |
24 |
教育戏剧促进高中生生涯适应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
卢广华 |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
25 |
戈登音乐学习理论对学校合唱团音准训练和乐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
刘昊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26 |
高等职业教育美育范式与内涵研究 |
冯娜 |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
27 |
基于艺术实践类课程线上与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
王琦 |
上海交通大学 |
28 |
基于学生身体活动强度的体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
杨烨 |
上海体育学院 |
29 |
高阶教育目标导向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
蔡玉军 |
上海体育学院 |
30 |
基于感觉统合理论的武术教学对学龄前儿童动作技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李彬 |
同济大学 |
31 |
艺术学科落实中学生“文化理解”素养有效路径的探究 |
陈旎旎 |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 |
32 |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纠正学生本体感觉偏差的循证研究 |
王广转 |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
33 |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引入社团模式的实践研究 |
冯尚欣 |
上海市大同中学 |
34 |
乐玩巧练——“游戏化”“微活动”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能的实践研究 |
刘萍 |
上海市青浦区御澜湾学校 |
35 |
协同创新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美育实践研究 |
魏康婧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36 |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美育劳育协同发展研究 |
刘静怡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37 |
艺工融合背景下电影特效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
黄剑波 |
上海大学 |
38 |
基于深度学习的美术问题式微课开发与实施 |
沈琪 |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 |
39 |
上海市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施路径研究 |
刘伟 |
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 |
40 |
学校体育艺术特色项目“一条龙”体系构建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
张平 |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
41 |
指向培养主动性品质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
潘丽华 |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 |
42 |
体育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联机制研究 |
邵怡 |
上海海关学院 |
43 |
“二次元”文化的美育价值研究 |
魏巍 |
华东政法大学 |
44 |
非遗体育项目对提高高职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效果与机制研究——以上海工艺美院小青龙特色体育课为例 |
庄俊芳 |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
45 |
以创意工坊构建幼儿多元体验式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 |
严寅 |
上海市浦东新区蓝贝壳幼儿园 |
46 |
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上海市体育教师培训体系构建研究 |
时丽娟 |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
47 |
教育神经科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卫生影响因素与美育对策研究 |
姜鑫玉 |
东华大学 |
48 |
体育课基本动作技能干预对少年儿童技能发展和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武海潭 |
上海师范大学 |
49 |
上海市校园足球发展优化策略研究 |
李滨 |
上海电力大学 |
50 |
青少年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干预研究 |
丁励翼 |
上海师范大学 |
51 |
中加美体育双语课程比较及我国各学段体育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研究 |
李凌姝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52 |
基于传承国家非遗基础上的松江“舞草龙”体育选项课教学实践研究 |
孔黄生 |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53 |
民间玩具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的融合教学实践与研究 |
朱艳菁 |
上海市金山初级中学 |
54 |
初中艺术学科“单元综合活动”审美思考与实践引导的实践研究 |
张缨 |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 |
55 |
服务设计思维与方法融入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的研究与应用 |
夏敏燕 |
上海电机学院 |
56 |
通识教育视域中不同类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研究 |
常诚 |
上海财经大学 |
57 |
嵌入与协同:五育融合视角下高校美育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
张耀军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
58 |
基于跨学科的高中陶艺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
艾朗华 |
上海市七宝中学 |
59 |
小学体育兴趣化背景下可视化评价的实践研究 |
耿小燕 |
上海市浦东新区龚路中心小学 |
60 |
中小幼校园足球教育一体化构建的实践研究 |
申伟英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 |
61 |
基于神经认知科学的美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以《中国书画鉴赏》课程为例 |
邵家瑜 |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
62 |
中国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审美教育模式研究 |
李春晓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63 |
建设高等教育卫生类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及建议 |
杨成宁 |
上海师范大学 |
64 |
基于“fifa 11 for health”对校园足球课程模式创新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
朱建明 |
华东政法大学 |
65 |
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无创诊测与运动风险的生理预警研究 |
江红轲 |
上海海事大学 |
66 |
上海市大学公共体育个性化课程改革实施路径与推进策略 |
张杰 |
东华大学 |
67 |
高职院校艺术类美术基础课程美育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
袁一渟 |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
68 |
提高基层学校党政干部治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
许晓芳 |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 |
69 |
高校院系党组织党建质量评价研究 |
李睿 |
同济大学 |
70 |
党建引领下公安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
朱得旭 |
上海公安学院 |
71 |
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高校防范极端宗教问题研究 |
张国献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72 |
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顾春华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
73 |
新时代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 |
王资博 |
上海体育学院 |
74 |
高校各级党组织落实党外优秀代表人士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机制研究 |
陈中润 |
上海交通大学 |
75 |
基于分众理论的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
吴超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76 |
协同监督语境下高校巡察制度构建与路径选择研究 |
禇劲风 |
上海开放大学 |
77 |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研究 |
刘季平 |
复旦大学 |
78 |
领导体制转型背景下公办中学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学区化实践与研究 |
金海兴 |
上海市嘉定区震川中学 |
79 |
突出政治建设,强化新时代高校党务干部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
侯晓萍 |
上海财经大学 |
80 |
高校支部政治引领功能提升的实现路径研究 |
闫华 |
复旦大学 |
81 |
书院制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引领治理创新的路径研究 |
夏建国 |
华东师范大学 |
82 |
身份认同视角下教师党员党性涵育实践的研究 |
吴育红 |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83 |
高校党校加强院系级党组织书记治理能力培训模式创新的行动研究 |
张俊华 |
华东师范大学 |
84 |
教育系统社会组织党建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
吴新叶 |
华东政法大学 |
85 |
共同治理:完善党委核心下的高校院系治理体系研究——以上海市“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 |
蔡蕾 |
上海交通大学 |
86 |
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的现实挑战及策略研究 |
佟亚洲 |
上海师范大学 |
87 |
强基、提质、增效: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模式探析 |
杜波 |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88 |
高校附属医院党建引领下“三全育人”工作路径与机制研究 |
伍蓉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
89 |
基于专业课程教学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路径研究—以人体解剖学课程为例 |
李文生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
90 |
奋斗精神融入培育时代新人的实现路径研究 |
魏华 |
上海财经大学 |
91 |
高校经济类课程思政的影响效应研究 |
周新辉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92 |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研究 |
朱洪春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93 |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
刘洋溪 |
华东理工大学 |
94 |
新时代专业化考试机构党建成效与模式构建研究 |
刘玉祥 |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
95 |
党建引领、制度创新、多措并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窦争妍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96 |
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机制研究 |
褚强 |
上海公安学院 |
97 |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耦合机制研究 |
耿裕清 |
上海电机学院 |
98 |
研训一体培养新时代中小幼学校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 |
陈宏观 |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
99 |
党管人才视域下2-5年教龄青年党员教师浸润式培养的区域行动研究 |
沈杰 |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 |
100 |
激励高校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研究 |
张洁 |
上海大学 |
101 |
高校组织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研究 |
宗爱东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102 |
主体性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 |
费黎艳 |
上海商学院 |
103 |
"00后”大学生的代际特征及其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
李先悦 |
上海政法学院 |
104 |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机制研究 |
李希平 |
上海海事大学 |
105 |
提升组织力,强化服务力:新时代基层党组织践行初心使命的行动研究 |
李霞 |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
106 |
新时代高校党内文化建设研究 |
刘云龙 |
上海体育学院 |
107 |
新时代上海高校党组织融合参与城市基层党建体系研究 |
顾荣 |
上海海关学院 |
108 |
“师生共同体”视角下高校党建育人机制 |
施小明 |
上海理工大学 |
109 |
推进高校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
陈正芹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10 |
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体系建设研究 |
许铁峰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11 |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视角 |
贾慧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112 |
高校智库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的作用路径与对策研究 |
王泓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113 |
新时代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
曹锡康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14 |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功能及实践研究 |
刘旭光 |
上海政法学院 |
115 |
新时代高校党务干部治理能力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
夏洁 |
上海师范大学 |
116 |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中党建工作路径优化研究 |
陈聆洁 |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
117 |
高校新生代党外优秀代表人士培养选拔的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 |
于莹 |
上海健康医学院 |